“转型”一直是汽车工业不变的主题。在一个不稳定、不确定、复杂、模棱两可的世界里,面对向电动汽车的过渡,OEM(原设备制造商)与汽车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变得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行业参与者才能从转型中脱颖而出,成为“盈利”企业,灵活适应更复杂的环境条件。
OEM和汽车供应商应该共同努力,遏制成本的增长
技术复杂性、电气化、数字化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增长推动了汽车成本的不断上升。要保持汽车的可负担性,产生必要的利润,汽车公司通过优化整个价值链将成本增长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
原设备制造商和汽车供应商需要共同努力,尽最大努力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组件研发过程中,两个更密切的合作可以降低成本。供应商可以通过有限的努力调整不同的客户,而不是针对特定品牌的不太复杂的组件设计,这将通过规模经济带来密集的效应。
此外,透明度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原设备制造商清楚地显示了他们的技术路线图,供应商将更清楚地了解哪些解决方案有机会进入批量生产。
从头开始重新思考生产
汽车行业的参与者应该使用当前的“多重危机”——这个概念是指同时发生的几起灾难性事件。目前,欧美汽车制造业在电动汽车转型中落后,问题在于供应链。
向电动汽车的转型是汽车企业审视其垂直整合程度的好机会。产品差异可占总生产成本的五分之一。在既定的工厂中,产品和设备的变化较少,原设备制造商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控制和工艺复杂性,从而提高效率。
当行业老企业面临必须掌握现有产品复杂性的挑战时,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受益匪浅,因为新公司可以直接回到绘图板进行模型研发。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Norbert Dressler说:“汽车行业必须利用目前正在进行的深刻变革作为重新思考其价值创造策略并简化其提高绩效的机会。”
供应商的利润率压力仍然存在
早在2019年,原设备制造商和汽车供应商的利润率就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原设备制造商的利润率在上升,而传统供应商的利润率在下降——部分原因是大多数供应商无法完全消化能源、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芯片短缺的影响。汽车供应商的平均利润率从2021年的5.3%下降到2022年的4.6%。2017年,利润率增长了7.5%。
增长主要发生在电力系统中,特别是在电池和数字化方面。但盈利能力也取决于公司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原材料制造商、芯片供应商和运输公司的利润一直很高,因为原材料制造商可以以最高的利润率将稀缺的零部件引入自己的产品,并提高价格。另一方面,一级和二级供应商只能将增加的部分支出转移给原设备制造商,因此他们的利润受到更大的影响。标准件和商品的供应商将不得不专注于更高效的生产。这些公司还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产品和能力在其他领域创造收入。
降低风险必须放在首位
为了在动荡、不确定、复杂、模糊的当前世界成功运作,所有汽车行业参与者都必须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并计划各种可能的情况。
例如,如果汽车公司认为某一地区的宏观环境会恶化,他们可以选择降低风险,从而增加库存或建立替代仓库。如果你害怕长期的危机,汽车公司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例如,生产和采购不再依赖该地区,只有在危机真正发生时才会转向脱钩,即退出前的最后阶段。
对其他供应商的开放是关键
在之前的采访中,CUPRA首席运营官(COO)Sven Schuwirth谈到了现有汽车制造商面临的新挑战。他说,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应该在有意义的地方合作。他还认为,欧洲汽车工业可以努力让自己经受住未来的考验。“我们需要巩固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设计、品牌和全方位体验方面,以及底盘或舒适性等经典参数。只要我们不试图自己做每件事,而是寻求更多的合作和联盟,专注于我们真正擅长的领域,我们就能做到这一点。”
可持续性:循环经济是一个重要的杠杆
与内燃机汽车不同,电动汽车的碳足迹大多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上游价值链中产生的,从原材料的提取开始。产品设计、供应链、原材料和原产国是影响上游排放的主要因素。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它定义了物质流动的新范式,并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回报,不仅对环境影响不大,而且有另一个好处——这一领域的回收利用有望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短缺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优势。
事实上,回收方法提供了降低成本、限制稀缺原材料消耗和减少电池组件碳足迹的好方法。这里有三个基本选择,包括:材料回收,即拆分电池和回收原材料;二次使用,即旧电池用于固定能量储存;再制造电池,使其重新安装在车辆上作为备件。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努力只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到回报,原设备制造商和汽车供应商应迅速采取行动,制定和实施脱碳和循环经济战略。
以上论点只是当今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此外,近年来“去全球化”、气候变化加速等不稳定因素迫使汽车行业重新配置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加快新车从内燃机向电力系统的转变。在当前环境下,自主驾驶、数字化、电气化的趋势正在引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汽车行业的决策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